人間通訊社

2025年10月09日 星期四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心靈補給 > 佛學講座> 海天佛剎佛學講座 覺容法師傳授生活智慧

佛學講座

字級

海天佛剎佛學講座 覺容法師傳授生活智慧

【人間社 陳麗妍 澎湖報導】 2025-03-09
佛光山海天佛剎於3月8日下午二時舉辦一場佛學講座,禮請佛光山傳燈會副會長覺容法師深入淺出地為大眾開示「普賢十大願」,百餘人聆聽法義。澎湖佛光合唱團為大眾獻唱人間音緣2首歌曲揭開序幕。

覺容法師首先闡述,普賢菩薩是華嚴三聖之一,是有名的大願王,與文殊菩薩並稱,文殊菩薩代表智、慧、證三德,而普賢菩薩則顯示理、定、行三德,合為解行並重。如善財童子的五十三參,以文殊菩薩開始,表示為從智慧而契入,最後向普賢問道,五十三參才圓滿。表示從行而證悟,故有所謂:「文殊般若自在,普賢三昧自在。」即為定慧合一之義。

普賢菩薩在因地修行時,發下十大願行,做為修行法門,期能圓滿佛果,覺容法師鼓勵所有到場聆聽的大眾可傚法「普賢十大願」作為修行目標。

一「禮敬諸佛」是人格的尊重。一切眾生皆有佛性,禮敬諸佛,就是尊重一切眾生的人格。二「稱讚如來」是語言的布施。布施財物、公理、正義、佛法,都有難度,唯有布施善言是很容易做到的修行法門。三「廣修供養」是結緣的實踐。在修學佛法中,無論任何一種供養,都是最好結緣溝通的管道。四「懺悔業障」是生活的反省。眾生在日常生活裡,身、口、意三業經常造下難以彌補的過失,需藉著「作法懺」、「取相懺」、「無生懺」來清淨身心。五「隨喜功德」是心意的淨化。聚集功德一定要有歡喜清淨的發心,成就菩提。

覺容法師談到第六大願「請轉法輪」是真理的傳播。佛法是救世的舟航,為十方所有世間一切眾生能夠離苦得樂。七「請佛住世」是聖賢的禮遇。當初佛陀證悟的時候,初轉法輪,講解華嚴經,因自覺所證悟的緣起真理,世人不能信解,而欲進入涅槃。後因梵天王之勸請,佛陀悲愍眾生,開始說法,示教利喜,眾生才得見真理之光。因此我們遇見善知識,對於聖賢、有學問者要給予尊重、禮遇,讓佛法能夠在世間傳播,利益眾生。

八「常隨佛學」是智者的追隨。所謂「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」。佛陀的常隨眾,由於經常跟隨佛陀左右,所以速證聖果。可見追隨智者,常隨佛學的重要。九「恆順眾生」是民意的重視。佛陀行事非常民主,普賢菩薩、須達拏太子能領會佛意,重視大眾的意見,不逆人意,皆是恆順眾生的精神表現。第十「普皆迴向」是法界的融和。法界要達到融和的境界,必須要「回自向他」、「回事向理」、「回因向果」,轉垢穢為清淨,轉惡世為善法,轉邪見為正道,轉生滅為寂滅。能到達法界融和的世界,普賢菩薩的大願也就圓滿了。

最後、覺容法師鼓勵大眾,普賢菩薩是大乘佛教「行願」的象徵,是實踐菩薩道的行為典範,是故大眾莫生疑念,應當諦受,並廣為人說。大眾於一念中,所有行願,皆得成就。所獲福聚,無量無邊。能於煩惱大苦海中,拔濟眾生,令其出離。這場講座讓在場的大眾更加清楚地理解了普賢菩薩的十大願行,並感受到行佛的力量與智慧。
12345678910第1 / 207頁
追蹤我們